首页

sm视频直接看

时间:2025-05-25 20:51:12 作者:埃及小伙“入川记”:中国不只是“世界工厂” 浏览量:57202

  中新社北京10月15日电 (记者 王恩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国际局势不稳定因素频出的时代,中国外贸结构多元化趋势愈加明显,过去十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规模指标显著提升,成为其中74个国家的最大进口来源地。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口占全球进口总值的比重,于2010年至2020年稳定在31.0%到32.5%水平。站在当下时点,许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正成为新一轮产业承接地,其进口占比有望进一步上行。

  鲁政委表示,产业承接是需求创造的过程。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承接过程中,产业承接地城镇化率和居民收入水平随之提升,本土市场的有效需求得以激发。而伴随产业承接地融入进全球一体化生产过程,其中间品进口需求也得以创造。

  那么,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贸易增长空间还有多大?这些国家的进口占比何时会达到顶峰?

  从历史数据分析来看,鲁政委指出,一个经济体在其进口占比达峰时通常具备三大特征:一是处于后工业化时期,其人均不变价GDP处于20000美元至33000美元;二是尚处人口红利期,其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和劳动年龄人口尚未达峰;三是处于产业承接进程深化期,对应FDI(外国直接投资)存量与GDP之比位于0.5至1.5之间。

  应看到,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超过150多个国家,经济发展阶段不一。鲁政委称,大部分国家的经济体人均不变价GDP均处20000美元以下,且劳动年龄人口稳步上行,再结合FDI存量与GDP比重的数据,也处于产业承接的初步阶段,整体而言,其进口占比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据其粗略计算,符合上述条件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乐观估计下,按照6.0%的年复合增长率推算,其经济体的人均不变价GDP分别于2050年和2058年突破20000和33000美元。由此,这些经济体的进口占比最早于2050年前后达峰,最晚于2062年前后达峰。

  再从劳动年龄人口人均不变价进口看,可推算出达峰时上述相关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口规模合计或达28万亿美元左右,远高于2022年的3.2万亿美元。

  鲁政委说,“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出口结构的重塑与升级,大大提升了外贸应对不确定性的韧性和增长潜力。“过去我们出口不行的地方、大家不怎么关注的地方,成了今年重要的亮点。”

  他提到,今年以来,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出口实现高速增长,远超对全球出口的增速,成绩非常耀眼。更为需要关注的是,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国家也拥有大量资金,并且其重工业、轻工业的基础都有待提升,而中国在这方面实力雄厚,这一市场的增长空间同样不容忽视。此外,看资本市场动向,进入2021年后,中东资金大比例提升对A股的配置,今年仍旧保持高位。(完) 【编辑:刘阳禾】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夯实碳市场基础 推动汽车产业实现双碳

值得一提的是,眼下资格互认推动已取得进展。陈帆透露,包括香港工程师学会在内的不同机构,与内地相关专业协会陆续达成共识,正搭建有效的机制。目前,已有不少香港资深工程师成功获得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资格认证。他期望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资格认证、合作框架能够深化,并拓展至更多领域。

重庆万州:五桥河流域防洪减灾工程迎来首次分洪

他介绍,下一步,上海将从“支持未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未来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持续完善构建创新企业成长的生态环境”三方面着力,为创新创业人才持续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完)

(杭州亚运会)羽毛球单项1/16决赛:何冰娇、石宇奇惊险过关

王毅表示,中国和印尼是传统友好邻邦。在习近平主席和佐科总统战略引领下,两国开启共建命运共同体新篇章。去年是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开局之年,习近平主席同佐科总统两次会晤,引领两国全面战略合作迈上新台阶。中印尼关系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关键在于坚持战略自主、坚持互信互助、坚持合作共赢、坚持公平正义,这是两国关系成功向前迈进最重要的经验。中方愿同印尼传承友好传统,深化战略互信,把握命运共同体建设这条主线,落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推动两国关系承前启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画好美丽中国“工笔画 ”

“统一部署,逐步规范。”多伦县县长王军梳理说,自驾线路、沿途驿站、伴手礼、标识牌、旅游服务等,都在建立规范化的运营模式和标准。“沙漠越野活动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对当地的影响愈深。我们很重视这些工作。”

香港“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已接获双位数申请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西大学教授王双飞在致辞中希望各方加强创新引领,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深化工程领域联合攻关,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深化工程科技人才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实现联动发展,加强互利合作,构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